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
外国语学院 |
课程编号 |
60121519 |
开课学期 |
第四学期 (本科) |
课程类别 |
A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必修课 C 专业特色课 D 创新创业课 E 跨专业选修课 (打√) |
||||
计划学时(学分) |
共 32 学时(2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32 学时,实践教学 0 学时 |
||||
教材选用 |
德语语言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授课对象 |
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 德语 年级:二年级 |
||||
考核方式 |
√A 考试 B 考查 (打√) |
||||
责任审核人签字 |
编写人:叶艳 审核: |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 本课程是德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将德语语言通论列为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作为德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既是学习外语的基本需要,也是继续考研、出国留学深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学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认识德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点,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文化背景带来的语言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语言观,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法学习语言。
(二)知识点及计划学时
1. 基本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包括:绪论(2课时)语言的本质及功能(4课时),语音学的音位学(4课时),符号学和语言符号(4课时),语义学(4课时),词法学(4课时),句法学(4课时),篇章语言学(4课时),德语发展史(2课时)。
2. 重要知识点
汉德语言对比,认识这德语和中文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语言观,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学习;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剖析语言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文化背景带来的语言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的意识,要学好一门外语,就要了解对方的思维,习俗、价值观等文化根基,这样才能对语言有更深透的认识。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学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认识德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点,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掌握德语语言学的系统知识。
(二)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使其能够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学习语言;其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认识并辨别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带来的语言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素质目标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德语语感和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注重培养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授课形式 |
学时数 |
1 |
第一章 绪论 |
知识要求:科学的本质;语言学的任务; 语言学发展史; 能力要求:对语言学有基本认识; 素质要求:探讨语言学的任务 |
课堂讨论、讲授
|
2 |
2 |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及功能 |
知识要求: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 能力要求:能够正确的认识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素质要求: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3 |
第三章 语音学的音位学 |
知识要求:语音学;音位学 能力要求:能够认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基本概念; 素质要求:探讨语音学和音位学研究范畴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4 |
第四章 符号学和语言符号 |
知识要求:符号和它的分类;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使用;符号理论的实际意义 能力要求:正确认识符号学和语言符号; 素质要求: 探讨在德语语言中的应用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5 |
第五章 语义学 |
知识要求:语义学发展简史;历时研究方法;共时研究方法;跨文化的语义差异 能力要求:认识语义学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了解跨文化语义差异; 素质要求:探讨分析德语中文化语义差异现象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6 |
第六章 词法学 |
知识要求:语素及其分类; 德语构词;汉德构词比较; 能力要求:了解语素,认识德语构词基本知识 素质要求:探讨德语中构词特点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7 |
第七章 句法学 |
知识要求:基本概念;词类和句法功能;汉德语法特点;汉德语法的文化根基;主要的句法理论 能力要求:了解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句法功能;学习汉德语法特点 素质要求:探讨汉德句法的差异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8 |
第八章 篇章语言学 |
知识要求:篇章语言学的概念; 能力要求:认识篇章语言学 素质要求:探讨篇章语言学在德语语言中的体现 |
课堂讨论、讲授
|
4 |
9 |
第九章 德语发展史 |
知识要求:德语发展的历史; 能力要求:了解德语发展的渊源 素质要求:探讨同中文发展的区别和共同点 |
课堂讨论、讲授
|
2 |
(二)教学设计
课次教案
第 1 次课,R理论课 □实验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
Linguistik Lektion 1 Einleitung |
目 的 |
1. die Interesse der Studenten an der Linguikstik wecken 2. ermöglichen den Studenten die Begriffe der Linguistik verstehen und beherrschen |
要 求 |
1. ermöglichen den Studenten die Begriffe der Linguistik klären 2. die Aufgaben der Linguistik kennen |
重 点 |
die Grundkenntnisse der Linguistik |
难 点 |
die Aufgaben der Linguistik |
教学进程 (含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等) |
Schritt I Einführung in diesen Kurs (15 Minuten) 1.1 Einführung in die Linguistik von Hintergrundinformationen ·den Studenten fragen, was Linguistik ist ·den Studenten fragen, was die Aufgaben der Linguistik sind 1.2. Einführung in die Grundkenntnisse der Linguikstik ·lassen die Studenten die Anworten von ihnen mit einander diskutieren
Schritt II die Grundbegriffe von der Linguistik lernen (55 Minuten) 2.1 Kern der Wissenschaft kennen ·den Studenten fragen, was Kern der Wissenschaft ist. ·Kern der Wissenschaft erklären 2.2 Die Aufgaben der Linguistik kennen ·Neue Wörter von der Linguistik erklären ·die Aufgaben der Linguistik vorstellen 2.3 Die Geschichte der Linguistik kennen ·die Entwicklungsphase in der Geschitchte der Linguistik vorstellen ·die wichte Figuren in der Geschichte der Linguistik vorstellen 2.4 einige Fragen diskutieren ·die Studenten einige Frage stellen ·lassen die Studenten in Gruppe mit einander diskutieren
Schritt III Zusammenfassung (10 Minuten) 3.1 Die Grundbegriffe der Linguistik zsammenfassen 3.2 Die neue Wörter wiederholen 3.3 Die Aufgaben der Linguistik wiederholen
Schritt IV Aufgabe |
课后思考 练习 |
Hausaufgabe 1. Neue Wörter wiederholen 2. einen Vortrage von der Linguistik geben |
参考资料 |
德语语言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
主要采用老师讲解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探讨等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堂集体学习与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采取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理解和讨论为主,教师引导和讲解为辅。重点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对于语言学的兴趣。从语言学的理解着手,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讨,然后让学生自主讲解,难度步步加大。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元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估,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测验相结合,具体情况如下:
平时成绩(占40%) |
期末成绩(占60%) |
||
课堂表现 |
口头作业 |
出勤 |
卷面成绩 |
课堂回答40分,记4次,一次最高10分,根据实际情况给分 |
作业40分,记4次,一次最高10分 |
出勤20分,以缺勤次数记,缺一次扣5分,只记录缺勤的次数,最多记录四次,超过四次取消考试资格或考试不及格。 |
|
(三)教材与参考文献
1. 教材
《德语语言学教程》 作者 王京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年出版
2. 参考文献
《德语语言学导论》 作者 朱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年出版
《汉德语言实用对比研究》 作者 钱文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出版
《实用德语构词学》 作者 蔡幼生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出版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利用互联网路资源,搜集更新更多关于语言学知识和理论,可供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以及更好的理解课本的知识点。
六、其它说明
本课程的写作学习速度可能会因学生的兴趣或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整。
七、附录
- 上一篇:德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 下一篇:德语视听说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