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下午两点,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魏家海教授应邀在汉口学院外国语学院3408教室展开了一场主题为“传记异语书写中的写议释——以洪业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为例”的专题讲座。出席此次讲座的有外国语学院院长甘文平教授、教学副院长许爱兵、翻译和文学科研团队教师及外院部分学生。讲座由科研副院长付小玲主持。
讲座伊始,付小玲副院长为讲座致开场词,并简要介绍了魏家海教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及其在文学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成就及奖项。魏教授作为文学翻译研究的专家,长期致力于外语翻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付院长对魏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讲座中魏家海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洪业先生的生平、学术背景和著作,并讲述了其与时任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渊源。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接着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异语书写和异语写作的区别,无体译写和有本译写的概念,而洪业先生本书的体裁则属于异语书写,更倾向于学术写作。魏教授认为杜甫诗歌的研究对国内的唐诗翻译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能扩大杜甫诗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的翻译自古以来以引进为主,而在如今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具有“反哺”价值和“回旋镖”效应。此外,魏教授还介绍了传记异语书写中的阐释,包括阐释功能的二层次:副文本的阐释与文本书写的阐释。洪业先生利用了文献学和训诂学方法论建构,用正文中的引论对以往汉学家和翻译家的讹误进行批判,用补注进行批判与解构。“总而言之,总结洪业的异语书写形态,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杜甫诗歌翻译、传记中的翻译和学术翻译都具有借鉴意义。”魏教授总结道。
在接下来的互动问答环节中,参会的教师和学生针对平时教和学过程中的困惑以及对本次讲座的感想与魏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针对文静老师提出的“文化翻译方面的研究应该如何入手”这一问题,魏教授指出文化翻译研究的重点是文化传播,需将翻译策略与现象相结合,鼓励教师们在进行科研时应从事实、翻译现象入手,以小见大。对于刘安琪老师“教学方面如何应对学生毕业论文理论输入”的问题,魏教授则建议授课教师结合具体的书籍或核心论文,让学生研究其文献综述、引言和结构,帮助其确定翻译理论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此外,魏教授还细心解答了李晓阳老师对于“无本译写”概念的困惑,胡杉老师对于“翻译时该如何权衡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的疑问,并为学生解读了“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缩小中西文化的本质性理解差异”这一问题,认为归化翻译的关键是文化传播的力度。
随后甘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致辞。他高度评价了魏家海教授的精彩报告,并分享了一些自己对于文学翻译领域的理解和感受:洪业先生把中国的诗人杜甫从国内传到国外,国内的学者又通过对洪业先生的研究把杜甫从国外拉回国内,让国人一同见证了翻译所带来的“反哺”价值。他还表示,文学翻译属于一种跨学科研究,而翻译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后,甘院长对魏教授热忱的学术情怀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对魏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并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与魏家海教授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为外国语学院教师在翻译教学、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期待推动学院整体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
撰稿:万芸
图片:肖峰、梅雪飞
修订:付小玲
审核: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