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翻译大赛作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标志性语言赛事,始终承担着提升外语教育质量、培育翻译人才梯队、助力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我校始终将赛事作为检验教学成效、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鼓励青年学子以翻译之桥连接世界,用语言传递中国智慧。
近日,第三十一届湖北省翻译大赛成绩揭晓,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灵活的跨文化思维在本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再传捷报:共142名学生初赛获奖,其中校级一等奖15名,校级二等奖31名,校级三等奖50名,校级优秀奖46名。共23名学生决赛获奖,其中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7项、省级三等奖11项,并以总分全省前列的佳绩蝉联"优秀组织奖"。
本届赛事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全校共有536名学生报名参赛,较去年增长约10%。在教务处的统筹协调下,外国语学院精心组织备赛工作。经过两个月的系统备赛,选手们在双语转换、文化适配、术语处理等方面展现出色专业素养。
外国语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赛教融合"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项目,构建"语言+专业+技术"的复合型育人体系。未来将以翻译大赛为支点,撬动外语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文化担当的"外语+"卓越人才。从初赛到决赛,从笔译到口译,翻译大赛见证着我校学子的成长足迹,更映射出外语教育者的育人初心。这份荣誉既是过往努力的见证,更是未来征程的起点,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探索外语教育新范式,为文化强国建设输送更多优质语言服务力量。
考生姓名 | 性别 | 就读或毕业学校 | 就读或毕业院系 | 所学专业/方向 | 参赛类别 | 获奖等级(省级) |
蔡锦程 | 男 | 汉口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笔译(非专业英语A组) | 三等奖 |
佘张平 | 女 | 汉口学院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特等奖 |
陈玺融 | 女 | 汉口学院 | 文法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一等奖 |
王文涵 | 男 | 汉口学院 | 传媒学院 | 影视摄影与制作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一等奖 |
李柏慧 | 女 | 汉口学院 | 管理学院 | 财务会计教育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二等奖 |
章琦 | 女 | 汉口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经济与金融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二等奖 |
李思锦 | 女 | 汉口学院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二等奖 |
程益静 | 女 | 汉口学院 | 文法学院 | 法学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张馨怡 | 女 | 汉口学院 | 音乐学院 | 表演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陈诗瑶 | 女 | 汉口学院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王茹晖 | 女 | 汉口学院 | 文法学院 | 法学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沈函亦 | 女 | 汉口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李博玉 | 女 | 汉口学院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笔译(非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胡黔夏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特等奖 |
胡星月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一等奖 |
陈慧美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二等奖 |
王菲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二等奖 |
赵晨熙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二等奖 |
刘慧怡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徐书影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方凤岚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专业 | 笔译(专业英语B组) | 三等奖 |
方梦棋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应用英语 | 高职高专英语组(英语C组) | 二等奖 |
舒静 | 女 | 汉口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应用英语 | 高职高专英语组(英语C组) | 三等奖 |
图文|余愿
排版|外国语学院团委宣传部
审核|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