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汉口学院外国语学院在三教3408举办了教师发展专题讲座第二十二期,主题为“立足思政育人理念——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融入外语课程的教学创新与研究路径”。 外国语学院院长甘文平、教学副院长付小玲、科研副院长曹梦月、外国语学院各科研团队的老师们及对讲座主题感兴趣的学生们聆听了本场讲座。本次讲座由科研副院长曹梦月主持。

本次讲座邀请了江夏区档案馆(江夏区史志研究中心)副馆长、三级调研员李滟主讲。李滟馆长长期从事党史与地方志编研工作,曾任江夏区委党校副校长,参与多项省市级重大理论宣讲活动,多次获评“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员”“理论宣讲骨干”。 她曾主持编纂《金口起义》、《李求实》、《江夏年鉴》等江夏党史方志书籍,并亲笔撰写《保福祠支部的斗争》、《“林林春”药铺的秘密》等江夏党史故事。
讲座中,李馆长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光辉历程,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她通过典型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分析,深入阐释党在各历史阶段的奋斗历程与贡献,为外语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与实践启示。李馆长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回望百年征程,党带领人民完成了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跨越,铸就了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她强调,党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对外语教师同样具有深刻启示意义。语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播与精神的弘扬。教师应善于将党史素材融入课堂,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语言学习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在互动环节,老师们围绕党史素材如何融入外语课堂展开了积极讨论,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选取合适的党史小故事、如何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等问题。李馆长结合自身的宣讲与教学经验指出,党史教育要“讲得生动、讲得入心”,可通过鲜活的历史故事与学生个人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同时感悟信仰的力量。她强调,教师应注重课堂叙事的吸引力与表达的感染力,在真实语境中让学生体会党史精神,从而提升课堂的思想深度与育人实效。

最后,曹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指出,党史教育不仅是思政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外语课堂中实现文化引导与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深入挖掘党史素材中的精神内核,注重史料来源的严谨性与课堂表达的创新性,思考如何在语言教学中传递革命精神与文化自信。她强调,江夏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汉口学院应立足本土优势,将党史教育融入外语教学实践,以真实故事和生动表达,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理解红色精神、感悟时代价值。
此次讲座激发了教师们将党史融入外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热情。学院将继续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方法、深化党史学习,运用鲜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素材充实课堂,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红色精神、增强文化认同,为未来国际交流和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坚实基础。
撰稿:陈玥瑾
摄影:陈玥瑾
初审:曹梦月
终审:彭璇